因为所有众生都曾是我们的父母,在过去无数的轮回中,曾经如此善待我们。在此千佛降临的时代,据说释迦牟尼佛拥有最伟大的愿望。当其他诸佛在发愿为众生成佛时,他们祈愿往生净土、长寿、拥有庞大的声闻乘僧团等等。但释迦牟尼佛祈愿投身末法时代;在这个时代中,众生因疾病、饥荒和战争而受苦,极难教导。他刻意投生人道,祈愿任何听到他的名号和法教的众生,能够直接走向解脱之道。这就是为什么,有着如盔甲般愿望和事业的释迦牟尼佛是无上的。在此贤劫之中,他是千佛中的白莲花。
我们应该感谢所有众生,因为我们必须仰赖众生来获得证悟。我们要用相同的爱与慈悲来对待敌人,如同对待朋友一般。这是最重要的,因为对父母、夫妻、兄弟姐妹的爱与慈悲是自然生起的。《入菩萨行论》中说:
成佛的境界,
要平等仰赖众生与佛。
哪个传统只尊佛,而不尊崇诸众生?
举例来说,如果我们在低处或脏乱的地方,找到一张佛陀的法照,或一页、甚至只有一个字的经文,我们会恭敬地捡起来,置于干净的高处。当我们见到众生时,应该持之以相同的敬重。每一次种敦巴22见到野狗躺在街上,绝不会跨过去,反而想到这个畜牲也有觉醒的潜能而绕道而行。因此,我们应该用相同的敬意来对待佛与众生。在皈依之后,不论修持什么仪轨,我们必须生起菩提心;从那一刻开始,众生就成为我们修行的支柱。如此思维,可以让我们感激众生的重要性。对于想要证悟的人而言,佛和众生具有同等的仁慈。对于我们亏欠很多的人,我们应当在心中生起大爱,愿他们得到快乐;在心中生起大悲,愿他们从痛苦中解脱。
22.种敦巴(Dromtonpa,1005-1064):阿底峡尊者最主要之西藏弟子,噶当派创立者,瓦君寺(Radreng)的建造者。
如果有人生病,我们应当祈愿去承担他们的痛苦。见到乞丐时,我们应当康慨布施。我们如此承担他人痛苦,布施自己的快乐、名望、长寿、权势等等——我们拥有的任何事物。
尤其当我们被他人或非人伤害时,我们不该想:“他伤害我。我要他及他的子孙赔偿。”不,我们不可以心怀怨恨。相反的,我们应该对自己说:“这作恶的人,曾是我无数生世的母亲。她为了我,不在乎承受一切痛苦,不理会别人的闲话,照顾我,忍受轮回中的许多痛苦。为了我,她累积了这么多恶业。由于我的迷妄,我无法认出他是过去的亲人。我被他人伤害,是过去恶行的结果。因为我过去的负面行为,敌人伤害我;敌人因而累积了恶业,未来必须承担业果。因为我,他过去承受痛苦,未来也确定会受苦。”我们应当试着去关爱这种众生,并如此思量:“直到现在,我对他人只有伤害。现在我要帮助他们从痛苦中解脱。”我们要以这种心态,虔诚地修持自他交换。
如果我们被狗咬,或被他人攻击,我们不应该做出愤怒的反应,反而要尽可能地帮助对方。即使我们帮不了他,也不能放弃帮助他的愿望。看到我们没有能力治疗的病人,可以观想药师佛在他们的头顶上,祈愿他们远离病苦。此举自动会替他们带来利益。更进一步,我们应该用最深的信心,祈愿引起病痛的作恶众生,也能从痛苦中解脱,迅速获致证悟。我们应该下定决心,从现在开始,不论我们从事了什么善行,获得财富或长寿,甚至于成佛,都是为了利益他人。我们所得到的任何好处,都将布施出去。如此一来,成不成佛,生命或长或短,富裕或贫穷,有什么差别呢?那一切都不重要!
就算我们感觉被恶灵侵扰,也应该思维:“因为无数生世以来,我以你的血肉为食,很自然的,我现在应该同样回报你。因此,我将把一切布施给你。”接着想象自己躺在他们面前,如同待宰的畜牲。如施身法所说:
来自远方的宾客,请吃生的!
在近处的宾客,请吃熟的!
绞碎我的骨头,吃到饱!
能带走的,带走吧!
能吃的,尽量吃!
大声念出这些词句,放弃对自己的所有执着。我们想象,当这些恶灵吃饱了,他们的身体充满大乐,没有任何负面情绪,两种菩提心的觉受在他们心中生起。我们应该用这种方法,把自己的身体供养给那些靠血肉维生的鬼魂与邪魔。我们应该想象,透过供养自己的身体,他们完全得到满足,没有任何进一步杀人或害人的念头。他们感到满足喜悦。
简而言之,所有痛苦都来自我执这个敌人;所有利益皆来自众生,因此众生如同我们的亲友。我们要尽量帮助众生。如同郞桂·丹巴·多杰·嘉岑23所说:“在我研读的所有甚深法教之中,我只看懂这一个:一切伤害和痛苦都是自己造成的,一切利益和功德源于他人。于是我将一切所得赠予他人,一切所失由自己承担。”在他研读过的所有经文中,他把这段话视为唯一精义,并做为终身的修持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