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用
佛教藏密之家 的 修行道上的根本——依止上师
禄顶堪仁波切开示
首先举三个例子来讲:盲人的引路者、病人的药和取火的聚光镜。
没有依止上师没有闻思佛法的人,就缺少了智慧的眼睛,解脱与成佛的路上,不会走,甚至,善恶的分别也无法判断。由无明产生的业和烦恼的重病者,被三界的三大苦逼迫折磨着。像病人必须依止医生才能治病一样,这重病者必须依止上师,依上师的甘露妙法药来治病。同时也如病人必须依医嘱服药来治病,同样,烦恼的重病者亦需依上师殊胜的法药来修持,暂时能从三界痛苦中解脱,直至究竟得佛果。经文中讲,犹如病众依医得康复,心不散乱依止善知识。
哪怕太阳的光再热也好,没有聚光镜,没有火绒也起不了火。同样,佛陀的慈悲与加持再大,没有依止上师,上师没传口诀,佛陀的加持无法融入弟子的心相续中。萨迦班智达讲:太阳光猛炽热烈,无聚光镜亦无火;如同佛陀之加持,没有上师无法得。
二、上师与弟子相互观察
分二:1、为什么相互观察 2、观察后上师和弟子分别性相
1、 为什么相互观察
依止上师之初,上师与弟子之间一定要相互观察。如果没有相互观察,彼此破了誓言,成了下地狱之因。《事师五十颂》中说,上师以及诸弟子,相同失毁誓言因,是故勇士先观察,上师弟子之关系。
2、 分别性相
分为:弟子观察上师;上师观察弟子
弟子观察上师 分为: 观察的原因;应依止上师的相;不应依止上师的相
(1)观察的原因 因为世间上一天的朋友和一生的朋友等一些琐事都必须仔细观察,我们生生世世的快乐乃至成佛都必须依靠上师,如此至关重要的事更应该仔细观察。萨迦班智达说,一天朋友一生的亲戚,仔细观察得来好关系;从今乃至得证菩提间,皆须依靠殊胜之上师。如果没有观察的话,就像随意从市场买到坏东西一样。呜呼!这就是处于五浊末世,未经观察依止上师一样,随便依止就满足了。故此一定要好好观察上师。
(2)应依止上师的相 律、大乘、密乘三种上师的相。律宗上师的相,在《毗奈耶三百颂》中讲:持戒精通毗奈耶仪轨,悲愍病人清净眷属众,法与财物精进利益众,按时教导上师值赞叹。大乘菩萨的上师相,也在《经庄严论》里讲:增上戒学之所调柔、增上定学之所寂静、增上慧学所益寂静、教德渊博、通达空性、学优于弟子、说法善巧、悲心具足、发勤精进和诲人不倦。《入菩萨行》里讲:舍命亦不离,善巧大乘义,安住净律仪,珍贵善知识。《宝鬘论》中讲:知足悲心清净戒,具足消除烦恼智,如是之师若依止,汝即精通一切法,故当敬重依止师。萨迦班智达也讲:清净与精通,利益他人等,这样的上师可以依止。尤其是密宗金刚乘的上师相,在《事师五十颂》里讲:稳重平和具智慧,安忍正直无谄诳,了知密咒续部事,具仁慈心通论典,了达十种真如义(密乘金刚上师应当娴练的十种本性:坛城、密咒、手印、守护我及处等、迎神、仪轨、念诵、修习、内外护摩、收摄和送神。)。具备这样的条件的上师是十方诸佛慈悲和智慧的化身,为了度化众生而显现的,是我们应该依止的上师,他是共同和不共成就的根本。
(3)不应依止上师的相
萨迦班智达讲:不如理如法的上师,我们以平等心对待。同样的意思巴珠仁波切也讲过:自相续中没有丝毫的闻思修功德,而且还说自己是某上师的转世或者佛子等,认为超胜别人,还自认为传承比别人殊胜,为了保护自门派,尽管多少有点闻思修的功德,但没有为来生和解脱,目的仅仅是这一生,则如同木头作成的磨子,没法降服弟子的心相续。自相续同凡夫一样没有什么殊胜的功德。在别人盲目的崇拜你的时候,你没有观察自相续,产生了强大的傲慢心自认为了不起,就如坐井观天。其行为如天马行空,心中有怒气和讽刺,远离了慈悲心,这样的上师是疯了的引路者一样,万万不可以依止。我们没有依止正确的上师,没有闻到经典密续的法门,没有正知正见,心相续中充满了烦恼,违背了戒律和誓言,这比凡夫还不如。
评论